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澳大利亚艺术家邵志飞:我与香港共同创作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23-06-19 08:51:55
04:24

新华社香港6月18日电 题:澳大利亚艺术家邵志飞:我与香港共同创作

新华社记者陆芸


(资料图片)

阳光明媚的一天,香港市民黄小姐骑着自行车经过修葺规整的草坪,在雕塑喷泉前稍作停留,欣赏举世闻名的凡尔赛花园。

这是5月18日在香港拍摄的“虚拟凡尔赛宫之旅”展车体广告。新华社记者 王申 摄

这惬意的旅程发生在新界沙田的香港文化博物馆。正展出的“虚拟凡尔赛宫之旅”展中,香港浸会大学视觉艺术院讲座教授杰弗里·肖(中文名邵志飞)设计的互动装置让参观者可以足不出户,骑车“游览”凡尔赛花园。

在香港浸会大学视觉化研究中心,香港浸会大学视觉艺术院讲座教授、艺术家邵志飞在配备有传感器和生物识别技术的全景影院中展示作品(5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申 摄

“我一直希望观众能成为艺术作品的共同创作者。”邵志飞说。自2009年移居香港以来,这个澳大利亚人以艺术家、策展人和学者的身份,为香港的艺术发展作出贡献。他与香港之间也逐渐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不断从这座城市丰富多元的文化中汲取灵感,并用艺术讲述香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艺术源于生活

香港文化博物馆的展厅内,三张曲面屏幕交错陈列,地面设计成草坪的绿色,为参观者创造身临其境的体验。骑上固定在地面的自行车,参观者可以自由控制骑行速度。骑得快些,凡尔赛花园的树木呼啸而过;骑得累了,便可以停下浏览景点介绍。

“我不仅想为骑车的观众提供游览体验,那些在展厅里走动的游客也可以观赏屏幕上的景观,就像真正在花园中游览一样。”邵志飞说。

三块曲面屏的相对位置经过精心设计,使得观众在展厅内任一处都至少可以观赏到两块屏幕上的景观。每名骑行者在看到眼前景色的同时,也可以用余光看到另一名骑行者的旅程。

“这源于真实世界的经验:我们游览任何地方都不会只看前方,而是环顾四周。我们对于真实世界的体验是各种印象的拼接。”邵志飞说。

真实世界一直是邵志飞互动艺术作品灵感的来源。上世纪80年代末,其里程碑式作品《易读城市》以阿姆斯特丹等城市的建筑为创作基础,用计算机生成的三维字母代替城市建筑。观众通过骑自行车的方式穿越这座虚拟城市,选择不同“道路”会产生不同文本组合,整段旅程像是读了一本有关这座城市的立体书。

“我所有艺术作品的一个共同目标是:创造艺术想像空间与真实世界体验之间的连结。”邵志飞说。

科技赋能艺术

走进香港浸会大学视觉化研究中心,约两人高的360度全景屏幕创造了一个沉浸式的影院空间。这一由400个LED显示屏组装而成的设备承载着邵志飞对于“未来影院”的设想。

这座配备了传感器和生物识别技术的全景影院可以实时捕捉观众的表情、动作和位置,并根据观众的反应实时调整艺术表达。在邵志飞看来,这将打破传统电影的线性叙事,创造“人机互动”的全新艺术体验。

“香港曾在电影制作上处于领先地位,我相信现在是再创辉煌的时候,只不过这次朝着新的方向。”邵志飞说。

他举例说,一场舞蹈表演中,全景影院内的观众可以随意走动,站成一排或者围成一圈。他们的手势、位置、关注的焦点被传感器识别,舞蹈随之变化。“在这样的情境中,观众成了编舞者。”

类似互动和沉浸式的体验贯穿在邵志飞的大部分作品中。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开幕展中,一组名为《梦境》的互动装置尤为特别。参观者可以在仿照清朝家具制作的环形躺椅上躺下,仰视投射到天花板上的影像,同时能听到乾隆皇帝悼念亡妻的诗句。

在邵志飞看来,艺术能够连结过去、现在和将来。

“我认为每位艺术家的作品都基于对过去的深深尊重。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无论多么前卫和激进,所有艺术都是历史的延续。”他说。

技术不断迭代,邵志飞的互动和沉浸式设计也愈加完善和成熟。技术进步给予艺术表达更多空间,赋能艺术家关于未来的想象。

向香港致谢

1944年出生在墨尔本的邵志飞19岁时便离开澳大利亚,在意大利、英国、德国等国家进行新媒体艺术创作。2009年,香港城市大学邀请邵志飞担任创意媒体学院院长,他欣然接受。

初到香港的邵志飞对中国文化十分陌生。“那时候我辨认不出中国书法字体的区别,它们看起来一模一样。如今我开始体会不同字体间的差异,也能够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表达。”他说。

这座城市对于艺术和文化遗产的热爱给予了邵志飞更多创作机会。2012年,经“香港敦煌之友”介绍,邵志飞与敦煌研究院合作,通过增强现实等技术将莫高窟场景进行数字还原,观众通过平板电脑就可以看到敦煌壁画。

在香港生活十余年,邵志飞震撼于这座城市的丰富和多元。他说,香港是世界上最上镜的城市之一,随手一拍都是大片。“对我来说,这意味着能够创作出独属于香港的作品。”

2021年,邵志飞团队受特区政府旅游事务署委托创作的《城市景昔》项目上线。项目用增强现实等技术,将智能手机转化为穿越时空的视窗,将香港历史全景图像和现场真实全景结合,以360度全景图像呈现。

对于艺术家来说,作品中往往有真情流露。目前,邵志飞正策划制作一个香港版的《易读城市》来表达他对这座城市的敬意和感激,只不过这次代替城市建筑的,不是字母,而是汉字。

“我享受在这里的每一分钟。我逐渐了解香港的媒体艺术社群,成为这个群体的一部分,并为它作出贡献。”他说。

在香港浸会大学视觉化研究中心,香港浸会大学视觉艺术院讲座教授、艺术家邵志飞在讲解自己的作品(5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申 摄

在香港浸会大学视觉化研究中心,香港浸会大学视觉艺术院讲座教授、艺术家邵志飞在自己的作品前驻足(5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申 摄

在香港浸会大学视觉化研究中心,香港浸会大学视觉艺术院讲座教授、艺术家邵志飞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5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申 摄

在香港浸会大学视觉化研究中心,香港浸会大学视觉艺术院讲座教授、艺术家邵志飞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5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申 摄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