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视听不仅传达信息,而且向生产生活领域扩展,催生更多新场景、新业态。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进一步扩大,网络视听网民使用率达97.4%。其中,短视频已成为网络视听行业发展的主要增量。目前,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12亿,已成为吸引网民“触网”的首要应用。
【资料图】
在经过近几年爆发式增长,网络视听行业在用户规模的总量上趋近饱和逐渐稳定,开始往结构性优化和内生增长的方向发展。创作队伍日益壮大,B站、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当前主流网络视听创作平台,2021年拥有上万粉丝的创作者数量为900万,2023年已增长到超1300万,仍然有继续增长空间。
从创作者类型上看,作为个人副业的占比46%,全职占比达37%。从创作者投稿内容类型来看,生活记录、美食、出行、时尚生活、短剧、搞笑等娱乐类内容数量较多。值得一提的是,以历史、文化、科普为主的知识类内容正逐渐成为热点门类。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泛娱乐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显示:
2022年,泛网络视听产业的市场规模为7274.4亿元,较2021年增长4.4%;有42.7%的用户在最近半年内因观看网络视频或网络直播而购买过商品,与2020年相比提升27个百分点。以“视听+”为代表的新场景、新业态在社会生活和产业结构中的连接赋能作用日益凸显。
泛娱乐,指的是基于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多领域共生,打造明星IP的粉丝经济,其核心是IP,可以是一个故事、一个角色或者其他任何大量用户喜爱的事物。中国泛娱乐核心产业,已成为数字经济的重要支柱和新经济发展重要引擎。多产业联动的泛娱乐生态体系日渐成型。
当前中国粉丝经济产业正处于快速增长通道,2019年粉丝经济关联产业市场规模超过3.5万亿元,同比增长24.3%,预计2023年将超过6万亿。目前,泛娱乐社交出现的主要模式包括小游戏、K 歌、竞猜、直播、虚拟交互等。
2023泛娱乐行业分析
泛娱乐核心产业包括游戏、影视、动漫、数字音乐、和数字阅读等领域。其中,由于视频和音乐的内容形式更加大众化,内容获取门槛低,更受大众的欢迎,行业用户规模较高。
IP的粉丝黏着度,相对其他产品,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周期。优秀IP融合了更长的产业链条和相关资源。当下,随着腾讯、阿里、百度、小米、华谊、360等国内企业巨头,纷纷将“泛娱乐”作为公司战略大力推进,“泛娱乐”一度被业界公认为“互联网发展八大趋势之一”。而泛娱乐产业的兴起,在移动互联时代,促就了跨场景、跨平台品牌营销的娱乐化趋势。泛娱乐化的红利,吸引了不同行业融合共生式的布局。
适应疫情作为社会生活新常态之后,2022年,全球民众的生活场景虽然渐渐向线下转移,但生活线上化仍是未来的大势所趋,人们继续将生活场景从线下往线上迁移。而社交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线上化速度保持高速增长。
过去一年,全球社交媒体用户增长了1.9亿,到2022年10月达到47.4亿,相当于世界总人口的59.3%。其中,东南亚的社媒渗透率已达72%,远高于平均水平,新兴市场的社交媒体行业正在快速发展。
随着在线用户空闲时间的增加以及碎片化程度降低,用户不断增加线上文化娱乐的时长,对泛娱乐行业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进而推动泛娱乐行业发展。各大泛娱乐平台凭借着数字技术的迭代升级,推出更高质的体验共享服务,并通过增强社交互动来提高用户粘性。
受疫情影响,大众娱乐行为转移到线上,用户逐渐养成线上娱乐习惯,泛娱乐各细分领域增长迅速。2020年移动游戏、数字音乐、数字月度市场规模增速均超10%。而体验共享使用户实现情感共鸣和情绪共享,成为泛娱乐场景中的新趋势。
沉浸式娱乐交互体验引领产业风口
随着泛娱乐场景的发展以及物联网、云计算、RTC实时互动技术等的迭代,“宅经济”、“元宇宙”商业热潮不断,基于云社交的共享体验模式开始兴起,并成为新趋势,为以实时音视频技术为基础的社交、短视频和直播等泛娱乐产业新生态提供了发展环境。
与此同时,数字化、智能化和虚拟现实技术等也加速向泛娱乐领域渗透融合,不断改变着用户娱乐消费体验新方式。作为重要承载手段之一,智能语音交互已经成为各大企业发力的最新战场。
随着多元化娱乐产品需求的不断增长、传播形式的不断丰富以及大众付费意愿的提高,泛娱乐市场规模有望在2026年升至1.35万亿元,2021至2026年的复合增速为14%。
告根据泛娱乐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中国泛娱乐行业的内外部环境、行业发展现状、产业链发展状况、市场供需、竞争格局、标杆企业、发展趋势、机会风险、发展策略与投资建议等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分析了我国泛娱乐行业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泛娱乐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前景作出审慎分析与预测。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泛娱乐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