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三年,带火了很多以前不被大众关注的行业,比如医学检测和医疗试剂。
今年2月,生产抗原试剂盒的九安医疗发布公告称,拟使用最高额度170亿元进行委托理财、30亿元进行证券投资。
(资料图)
2个半月后,九安医疗再投18亿元,理财资金总计达到218亿元。
网友惊呼,核酸检测公司赚钱不是秘密,但没想到他们这么有钱。
拿另外一家核酸检测公司举例吧,疫情之前,应该很少有人知道金域医疗,这家成立于2006年的医疗服务企业,很早就开始探索适合中国的医学检验外包服务模式。
2017年9月,金域医学在A股主板上市。疫情前,它的年均营收增速接近20%,算是一支普普通通的潜力股。
但这家“专业完全对口”的企业,在疫情期间直接“起飞”。
看看金域医学的各项数据:
营业收入增长了242%,从2018年的45.25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54.76亿元;
净利润增长了10倍,从2018年的2.33亿元到2022年的27.53亿元。
除了从地下挖出了石油,不然真的很难想象到,如何能在短期内赚这么多钱。
而且不单是金域医学一家,A股市场上核酸检测相关的前10大上市公司2022年的总营收额高达807亿元,这相当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设计投资额了。
然而,这些赚得盆满钵满的检测公司,从此就走上“人生巅峰”了吗?
尽管财报上的数字亮眼,但从去年底开始,就有多家酸检测企业出现应收账款激增的情况。
兰卫医学应收账款的涨幅高达181%,从2021年的7.9亿元到2022年的22.23亿元;
凯普生物的涨幅146%,从2021年的11.09亿元到2022年的27.25亿元;
迪安诊断的涨幅尽管只有58%,但2022年的应收账款金额达到百亿。
在财富快速膨胀的同时,应收账款追不回,坏账多,也成为了困扰核酸检测公司的一个大问题。
要知道,核酸检测并不是单一环节,而是一整个产业链。
上游是医疗耗材供应商,提供医用棉签、酒精、防护服、检测试剂这些一次性消耗品。
中游是核酸检测机构,大型机构往往能提供从人员到岗亭的“全套服务”。
下游则是医院、基层政府、第三方医学检验室等,难以按约定付款的通常也是他们。
尤其是很多第三方医学检验室是什么成色,我想大家应该都清楚,他们从地方政府的手里拿到检测项目,然后再转包给别人。
当时生意好的时候还能规规矩矩付款,但放开以后,这块业务凉了,很多所谓的检验室干脆关门走人,想要钱?等着吧。
因此也出现了核酸检测公司追不回款项,集体打官司的现象。
比如另一家上市公司达安基因,就有不少跟支付销售款相关的纠纷,根据中国裁判文书网的信息:
达安基因申请了执行裁定书2次:被执行人福建浩森医疗(2021年6月、金额40万)、被执行人广州新达成医疗(2022年8月、金额220万)。
申请了支付令1次:2022年7月向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申请要求北京惠兰医院支付销售款2.6万元。
最近的一个案子是达安基因状告北京金准医学检验实验室,要求清偿货款398万元。
当然,欠款是欠款,即便这些钱一分都追不回来,大多数核酸检测公司仍然是赚了一场大富贵,甚至不少公司都存在钱多无处花的现象。
看了看一些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他们现在花钱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一、围绕主业,进行产业链投资
如达安基因、华大基因都表示要进行全产业链投资布局,通过直接或间接参与产业创投基金的方式,培育产业发展,提高自身全方位闭环解决方案能力。
二、内部升级,加快数字化转型
金域医学打造自动化、智能化及业务流程数字化的实验室,持续建设“大样本、大数据”的核心资源优势,探索更多的数字化业务模式。
凯普生物投资引入AI智能系统,不仅提高了检验的准确性,更是带动了医学检验领域的智能化升级进程。
三、慷慨捐赠,承担社会责任
7月4日,金域医学发公告称将定向捐赠1亿元,用于广州医科大学“金域楼”建设,服务广州医科大学金域检验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和学校公共事务。
达安基因在2022年底向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人民币45万元,用于支持浙江大学医学院儿科学的建设与发展。
但这么多的钱,捐是捐不完的,因此也有一些核酸公司干脆把钱拿去买理财,比如圣湘生物2022年投资了24.5亿元,硕世生物投资了10.15亿元,谱尼测试投资了8.25亿元,但像九安医疗218亿这样的大手笔还是少见。
我特地去看了九安医疗2022年财报,发现人家在“2023年经营计划”里明明白白地写着:公司将进行以风险较低、收益稳定的固定收益类资产为主的投资理财,通过从投资理财中获得稳健的投资收益,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更有利于实现公司和股东收益最大化。
的确,如果暂时没有想好要干嘛,那先把钱放起来也比随意瞎折腾要好。
那三年,有的人暴富了,有的人破产了。还有的人先暴富,后破产了。
现如今,世界经济格局更加难以预测,但修炼好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总归是没错。